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能否启动政改引关注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今天起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按照惯例,每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审议将于来年开始的下一个五年规划。据《联合早报》报道,今年以来,中国周边的外交难题急剧上升、扎堆爆发,再加上国际汇率战争山雨欲来,都使本次会议成为一次局势背景异常复杂的中央全会。

S.Lagarde / RFI
广告

各种外来压力都直接或者间接指向中国的发展方式与国际战略,而原本就存在的国内社会矛盾,则以更大的紧迫感倒逼中国的加速转型。

综合官方舆论与学者近来的分析显示,即将在本次会议上讨论的”十二五”规划,将重点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改善民生,增加国家财政对民生事业的实质投入;三、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尤其是提升那些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据悉,胡锦涛总书记9月中提出的“包容性增长”的概念,也将写入“十二五”规划。报道又说,不过,上述规划能否落实却不仅仅取决于规划蓝图的设计,还更决定于各级政府的执行力,以及国内外条件的配合。为此,香港《经济日报》近日引述北京官场人士的话说,五中全会将成为一次“备战会议”,中共高层需要准备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经济战,包括汇率战和贸易战。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则强调说,中国正面临着多年以来最为恶劣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人们注意到,过去两个星期以来,至少有10多家中央或省级媒体报道了温家宝总理的政改讲话,或者邀请专家学者撰文呼吁政治体制改革。这些媒体包括中国青年报、北京的新京报、上海的东方早报以及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等等。香港英文版南华早报的分析认为,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媒体似乎在乘势营造气氛,呼吁中国进行期待已久的政治体制改革。

对此,深圳民间学者朱健国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媒体的确在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它们有关政治改革的要求,但目前中国还没有出现实行政治改革的时机,而诺奖风波可能还会延缓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所以预期中共在即将召开的五中全会上启动政治改革是不现实的。朱健国说:“目前中国的政改不可能因为诺奖事件出现实质性的变动,我还看不到这种趋势。恰恰相反,这次事件反而很有可能激化中国党内的鹰派和毛左派,反而会产生另一种反弹。”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机和前景则有另一番看法。他对美国之音表示,五中全会启动政改进程既不是媒体单方面诉求,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官方有意透露的信息。展江说:“我看到江苏省新华分社办的报纸《现代快报》昨天用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有关政改的信息,其中提到中央编译局的副局长俞可平先生说,五中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政治改革。所以我觉得这是官方特意释放的信息。”

  官方新华社星期二援引俞可平的话说,这届五中全会将拉开新中国第三个30年的改革大幕,而除了在经济领域,改革的重点将很可能主要发生在社会政治领域。这篇文章被网上誉为“吹响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号角”。但展江教授指出,中国的政治舆论目前主要还是由官方来主导,新华社的文章解释了为什么其他媒体最近两天都对政治改革的话题比较亢奋的原因。不过,多年研究中国政治问题的展江教授也指出,中国的政治改革主要是中共主导下的体制内改革,温家宝总理在国外充满激情的讲话并没有超出体制内改革的范围,五中全会既便讨论这个问题也是中国的既定目标。他说,不要指望中国会引进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更不要夸大刘晓波获奖事件的影响。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