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中日关系“强-强相对”可能成为常态

发表时间:

中日两国正在渡过2006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外交危机之际,中国向日本发出呼吁,要求日本政府停止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以实际行动维护两国关系大局。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根据法新社的报道,在周五晚间发布的一份公报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中日互为邻国,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发展与日本的关系,希望日本能与中国一道,共同维护两国关系大局。

为了回应日本首相此前关于钓鱼岛归属权问题的表态,马朝旭再次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渔民、渔船在钓鱼岛海域被日方抓扣,东京当局在此一事件中采取的任何措施,都是“荒唐、非法和无效”的。菅直人周五公开表示:钓鱼岛是日本领土,抓扣中国渔民渔船事件是根据日本国内法严肃处理的。日本首相同时指出,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重要邻国,双方应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战略互惠关系,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菅直人在讲话中还对中国的军费增长及加强在印度洋及东海区域的军事活动表示了关切。日本首相在强调日中两国“重要合作伙伴关系”并希望“深化双方战略关系”的同时指出,作为国际社会负有责任的成员,中国应该起到与之相符的作用。

法新社报道指出,自九月七日,中日两国爆发本次危机以来,双方关系不断恶化。中国多次采取了报复措施,尤其冻结了两国间的高层接触。不过,日方披露,九月二十二日前后中断了的中国稀土出口正在逐步恢复。
为了显示诚意,东京方面曾在本周表示,在下周一和周二布鲁塞尔举行的亚-欧峰会期间,期待能重启旨在改善两国关系的高层对话。

中日两国的外交危机爆发三周多时间以来,双方国家的民族情绪不断高涨。继中国爆发多次反日示威活动之后,日本的民族团体周六发动大规模的反华示威活动,抗议日本在钓鱼岛争议中的“外交失败”。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是全国性的民族主义联盟。该团体以日本前空军司令田母神俊雄为首,此人由于在2008年撰文呼吁日本放弃二战后的和平主义,而遭到免职。法新社引述组织方披露的数字报道说,今天的示威活动在东京动员了1,500名抗议人士。

中日两国间的外交冲突远未结束。日本《新华侨报网》日前发表评论认为,中日关系“强-强相对”可能成为常态。评论指出: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仍有可能继续发酵。尤其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并未改变, “举国一致”支持政府不让步。同时,中国网络民意也呼吁“不能向日本示弱”,继续反制日本。中国政府则高调表示对领土问题“绝不妥协”。中日双方依然处于一种对立、僵持状态。

评论说,中方反制措施“不惜代价”。此次事件中方突出“反制”两字,从官方到民间,从政治到经贸全方位“反制”日本,“搁浅”了一系列中日经济合作计划、公共外交活动,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8年来最严厉的反制组合拳,透露出中国为保障“核心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制约日本的态度和决心。另有媒体认为,钓鱼岛扣船风波是中国GDP超过日本以后的“第一战”,检验了中日双方博弈的实力、心理和策略重心。可以料定,今后中日矛盾焦点将由“史观之争”升级为“领土之争”,或者称为“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的“双重之争”,并将成为中日两国的常规性课题,甚或演绎“政冷经凉”格局,各种摩擦长期存在,“定时炸弹”也随时可能引爆。

另外,根据日本共同社的报道,日本前总务相原口一博计划最快于本月4日到中日发生撞船事件的钓鱼岛一带空中视察,有分析认为,此行如果成行,可能挑起另一轮中日钓鱼岛争端。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