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世博主题演绎顾问:城市应让所有人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发表时间: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办国中国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思考有哪些创新?在上海寸土如金的市中心动工的世博园区建设是否正在把上海变成一座只能让有钱人生活的城市?城市建设应当与城市人有怎样的关系?世博会后,这5点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将如何利用?围绕世博园建设启动的上海城市规划在世博会后将如何继续?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之一―郑时龄教授。他反复强调:城市应当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有尊严的生活。

特别节目
特别节目 RFI
广告

问:世博会开幕一个半月以来,您是否注意到有哪些理念或展示成果可能会对未来产生影响?

: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他的理念、核心价值就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探讨怎样表现这个主题。而且,他的亮点,一个是网上世博会,一个是最佳实践区。城市最佳实践区非常突出地展示了全世界80个案例,而且都是已经实现了的案例。我觉得这个还是蛮有意义的。

问:在这次世博会上,中国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思考有哪些创新?这次世博会哪些城市构思值得中国去借鉴?

答:我觉得这次世博会上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硬件的东西,这次给大家的启示就是城市还需要软件(的建设)。有很多与大家的生活关系密切的东西需要我们关注。就比方说,城市最佳实践区。现在大家都希望去看,特别是很多负责城市规划的政府官员,还有专业技术人员,都觉得这里面有很多我们可以吸取的(东西)。这些理念可以具体地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不仅是具体的模式,他们的理念我们也可以利用。比如说,这次有沪上生态家,伦敦零碳馆,像这些我们能不能运用到上海?上海也正在筹划崇明生态岛,能不能把这些理念用到其中,做一些实验,来探索?还有,各个城市都是按照自己的特点来发展,这也给中国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要结合我们自己的特点来发展,而不是单纯把别人的东西搬来。

问:您刚才提到软件的建设,这是不是牵扯到城市与人、城市建设与城市人的关系呢?

答:对。因为通过世博会的筹办,我们也认识到,城市不能主动让生活更美好,只有让城市更美好了,才能让生活更美好,因为城市当中也有很多问题。所以在筹备世博会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筹办5,28公里这个园区里的东西,包括整个上海,包括整个国家,我觉得都有一个大的启示,比如上海就提出来希望是一个“再城市化”的过程。我们现在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九的城市化程度,上海将来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品质。所谓再城市化就是消除原来城郊结合部的一些不足,补充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还有消除城市各个地区之间的环境资源、教育资源、交通资源、医疗卫生资源,等等方面的差距,使整个城市得到提升。

问: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建设,会不会也让上海逐渐变成一座只能是有钱人生活的城市,而把那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人排斥在外呢?

答:我觉得现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城市不能这样搞建设。城市的领导人,像市长,非常重要,但是,他们可以到别的地方出差或开会两个星期,或一个月,城市照样运作,但城市里面最重要的,比如公共交通的驾驶员,学校里的教师,医院里的护士、医生等等,没有他们这个城市是支撑不下去的。所以,我经常引用1992年的“伊斯坦布尔宣言”里的一句话:让所有的人都过上有尊严的、安全的、幸福的、充满美好愿望的生活。

问:但是,这是不是就牵扯到社会层面的建设呢?

答:对。这次世博会大家提到生态城市,生态建筑,我们觉得生态应当起码是三方面的:一个是自然环境,一个是社会生态环境,还有就是文化生态环境。这些东西要平衡发展才是生态发展。

问:社会生态发展指什么?现在有什么设想?

答:包括你讲的贫富差距,还有城市环境的差距,这些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应当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有尊严的生活。

城市里我们现在也划定了一些地块,建设居住区,给普通人;还有建立公共住宅,可以供给低收入家庭租赁,这些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努力。

问:您还提到文化生态问题,这方面现在有什么设想?

答:过去我们对文化不是很重视,过去重视更多的是经济。但现在也提出要打造文化大都市,提高大家文化品质,这样,这个城市才是平衡发展。这不仅是一个教育经费问题,还包括其他方方面面,当然,他也要跟经济的发展同步来进行。相信通过世博会之后,各方面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条件,这方面也会有进步。

问:最近10年,上海整体发展完全以世博会为核心。世博会六个月结束之后,上海的发展是否会失去动力?世博会后的上海城市规划的核心是什么?

答:我们的规划现在覆盖到2020年,2020年到来前5年,我们又会规划下一个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在筹办世博的过程当中,我们其实已经考虑了上海城市空间的战略发展等问题,所以,不会说世博会结束就没有了动力,世博会只是把我们可能下个十年要做的事提前完成了,包括基础设施,包括公共交通体系。

问:世博会园区选在市中心寸土如金的地带,为什么当初选择在市中心建设?世博会后,绝大部分建筑都将拆除,这一大片园区如何利用?

答:其实原来设想的时候是放在郊区,利用绿色的田地。后来把他放在黄埔江边,利用原来的工厂,仓库,码头这些地区,其实与世博会的主题有关系,也是城市格局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们把他改造成城市的地区。

问:但是,这些地区原来也并不是闲置地区。当时有工厂还在运作,也有居民在那里居住。

答:对,大概有三百多家工厂和企业,两万五千多户居民,但是,居住条件非常差。而且,这些工厂也面临企业转型问题。所以,一部分搬迁到其他地区,还有一些则根本转业,没有必要再有这样的产业了。所以,世博会放在黄浦江边对整个城市的滨水空间的改造是非常重要的。世博会实际上启动了这样一个过程。

问:那么,世博会之后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吗?

答:规划现在正在做。过去其实我们已经有规划。基本上这里将是一个商务区。当然,将是综合功能的,有会展,有居住,也有商务,等等。因为这里交通非常发达。

那些场馆建筑,我认为也不可能全拆光,有一部分会得到保留。

问:您参与了世博园建设的设计过程。现在世博会已成现实。从世博会的开展情况、运作情况来看,您个人是否有什么遗憾?是否认为整体情况如您当初的设想,甚至比您当初想象的更好?

答:有一个遗憾,就是他是建在城市建筑密集的地区,所以在交通方面,在管理方面可能带来一些不方便。还有一些原来希望实现的东西现在没有实现。比方说世博轴。原来是希望通过黄浦江上的桥,与浦西的轴连接在一起。但是,现在这个桥没有建,所以有中断,他的功能发挥得就不想设想的那样好。

问:这座桥为什么没有建呢?

答:可能也有技术的因素,也有黄浦江交通的因素,各方面的。现在当然黄浦江上的交通更多地是利用船来摆渡。

问:国际交流如今越来越频繁,各种主题的展览也越来越多。您觉得世博会这样的模式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

答:对。还是应该存在。他至少是一个全世界交流的一个平台。与奥运会、世界杯相比,他有不同的意义。他是更深度、更广泛的一种文化交流。

问:如今,文化交流形式越来越多,这样大规模的投资是否真有必要呢?

答:我觉得他是其中(文化交流)的一部分。而且,世博会的举办会推动城市的发展。比如,上海虽然花了很多钱去建设,但是,(这些建设)也是城市所需要的,并不是说建设了将来没有用的设备。当然,我们可以考虑将来世博会的建筑是不是尽量多保留,不要全拆掉,(因为)这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一定矛盾。

我觉得,世博会的展示不仅是世博园区里的展示,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整个城市、城市的人、还有整个中国展示在世界面前。

而且,中国13亿人口,能够出去了解世界的人并不多。这一次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能有这样的机会,不出国门了解世界。而且,只是从那些建筑、那些广场上的演出、从参加世博会的那些人,就已经体会得到世界的发展是多么美好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