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上海:再生的奇迹与坠落的危险

发表时间: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全球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中国上海。主办世博会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是又一次向世界展示最近三十年经济崛起的机会,但是,世人在惊叹世博会破纪录的规模时,目光更多地是关注上海,特别是上海这座城市的过去、上海在上个世纪出曾经有过的辉煌。法国Robert Laffont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书籍《上海》显然也不例外。上海自90年代起的迅速起飞是吸引世人关注的起点,但曾经有过的辉煌似乎成了今日发展的坐标。

2010年4月27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烟花晚会预演。
2010年4月27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烟花晚会预演。 路透社/Aly Song
广告

这本书一千五百多页,有近50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写作,由巴黎索邦大学远东研究中心研究员尼古拉-伊迪埃主持完成。他在巴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问:最近两年中国接连两次举办大型国际活动。一个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一个是现在的上海世博会。但是,奥运会吸引国际目光关注中国近年来令人炫目的发展,而世博会开幕,国际社会的目光几乎一致集中到上海这座城市。您最近主持编写的这本书可以说就是一个例子。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答:自二十世纪以来,北京与上海之间就形成了一道鸿沟,这个鸿沟既是中国人眼里的现实的鸿沟,也是欧洲人眼中对北京和上海的不同看法。客观地说,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紫禁城代表的中华帝国,是人民中国和与之相关的不同画面。但是,尽管上海是中国城市,尽管上海大多数居民是中国人,但是自二十世纪初起,上海就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城市风格,一种对世界开放的国际性。严格地说,上海其实很难代表中国,正如在部分美国人眼中,纽约也不代表美国一样。

问:自90年代起,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很多关于上海的书著。这些书都在关注一种上海传奇。对于您来说,什么是上海传奇?

答:的确,上海自19世纪末破茧而出起就带着许多传奇。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上海曾被称作是“东方的婊子”,因为那里有太多的妓女、毒品、走私……在中国人眼里,这个城市也太过于开放,很多西方人来这里闯荡;上海又被看作是当代的巴比伦,看作一个一切都可能实现、一切都更强烈、更快的现代城市;这一点也体现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

问:您主持出版的这部书也体现出一种上海故事讲述的特点:那就是,上海近年来发展之迅速令人炫目,但是,在讲述上海的时候,好像所有的人都不断把目光转向上海的过去。为什么?

答:上海是一个找寻过去,来建设未来的城市。这本书用一千五百多页来讲述可以说是一个挑战。人们常说上海城市历史很短,只是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那一段时间,但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上海的故事在继续,上海的故事是当代的,特别是自九十年代起,上海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第二次生命。今天,我们仍然能感觉到这第二次生命。

当然,上海的确有一种对过去的怀念。怀念那个“疯狂年代”,那个黄金年代;但是,上海人重新把这段过去融入到今天的时代。如今,上海人开始更多地关注现在,不再是过去。

问:有这么多书在重新书写上海的过去,好像上海总是在寻找他过去的辉煌。今天的上海是否找回了过去的辉煌?

答:上海的变化太快了,太惊人了,几乎月月都有挑战重心引力的建筑拔地而起。所以,上海有时也需要回归自己的根。目光转向过去,是因为上海要找回他的历史。六十年代,上海曾担心在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被遗忘。那时,上海被排挤到历史的边缘,上海人真的曾经担心自己的历史在中国的史书中消失。

如今,上海重新成为一个有力量、有活力、年轻、甚至自由中不免野性的城市,上海重新为自己感到骄傲,上海也像所有人、所有城市一样,希望能够在历史的基础上重建。从这一点来看,上海找回了过去的辉煌。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黄浦江畔。二十年代,外滩沿江而建,很多企业总部,尤其是银行开设在那里。九十年代起,在黄浦江东岸,浦东破茧而出,有国际贸易中心,有东方明珠,有一个又一个高度超过500米的建筑。

问:您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上海是一个水晶球,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等待我们的未来:工地、高楼、刺眼的视觉景象、无休无止的噪音。还有坠落的危险。”您看到的坠落危险是什么?

答:任何人类的建设开始过于自信的时候,就可能有坠落。我并不想诅咒未来。这本书凝聚了很多人渊博的知识,以及文学文化精髓。但是,面对上海,我们有时会觉得好像面对巴比伦,或者是电影蝙蝠侠中的城市。那里有极其富有、生活在高不可盘的摩天大楼里的精英,也有那些被财富遗忘、在极其脏乱的建筑中生活的人群,他们甚至可能会被赶到远离城市的郊区。一个城市要想运作,就必须有社会各个阶层的参与。中国政府的口号是和谐社会。上海世博会也力图展现这种和谐理想,上海也想成为和谐城市建设的榜样。但是,和谐社会如果排斥最弱者,那就可能会爆炸。

尼古拉-伊迪埃的主持编写的这本书虽然从经济、文化、文学、社会等不同层面勾勒上海从昔日黄金时代到今日崛起的步伐,但是其中却没有文章提到当年上海的政治生态。三十年代的上海,富贵与贫穷并存,传统与现代呼应,堕落与生机比邻。但三十年代的上海,也有不同思想与政见对峙交锋的空间。萌芽中的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正是在这里诞生。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