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陈奎德教授谈谷歌事件与网络自由

发表时间:

全球网络搜索领域的巨头谷歌公司已在周一宣布,不再对谷歌中国网上的搜索服务进行过滤。这也是有关谷歌将要撤出中国的说法,在国际上沸沸扬扬地流传了一段时间后,谷歌方面在这一问题上所做的一个重大决定。那谷歌与北京之间的分歧,未来是否还能出现转机呢?就此,本台采访了旅美中国学者、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教授。

特别节目
特别节目 RFI
广告

记者:陈教授,以您的观点,请问人们应当看待北京与谷歌之间的矛盾呢?

陈奎德:我想它的起因非常明显。如果用过去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先生的话来说,这是“大气候和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也就是说,中国政权、北京政府和谷歌、互联网这样一种开放的工具,实际在根本上存在某种不可调和的地方。因为,谷歌它做为一种搜索工具,互联网做为全球交流工具,它的主要任务是要告诉全世界所有的人,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现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政治事件和其他事情。而北京的任务在某种意义上是维持行政管理,或者统治方式。它的基本方式是带有某种愚民色彩的东西。也就是说,那些事情是可以让老百姓知道的,那些是完全不可以让老百姓知道的,那些事情又是要换个样子让老百姓知道,那些事情要重新创造出来让老百姓知道,这是有一套严密地规定的。这是和它的行政管理非常紧密相关的。或者,用得比较严重点的话说,就是和它的政权合法性有非常紧密关系的。所以,这两个任务之间是有冲突的。过去,谷歌或者其他互联网公司做一些妥协,希望进入中国。后来,在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发现,这个矛盾是无法解决的。谷歌发现这个事情越来越严重。因为,北京政府的审查越来越严 – 对信息传播的审查越来越严。这违反了谷歌的基本宗旨。因此,这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总之,它最后是会摊牌的。所以,从原则上来说就是这样。

记者:那您觉得,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也十分需要各类各样的信息,中方也有这种需求。谷歌做为全球最大的引擎搜索工具,如果它撤离中国,对中方也会有冲击和影响的。

陈奎德:是!当然,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国这次和谷歌的冲突,包括谷歌撤出中国,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个符号,代表了一种象征。也就是中国正在向一个自我封闭的网络世界退缩。和过去的,二、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的形象有一点不同方向。中国确实也需要网络 – 一个信息交流的工具,因为,它要经济发展。北京的所谓统治合法性有两个依赖性。一个是政绩的合法性,就是经济要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百分之几以上,社会才能够稳定、统治才能够维持。但是,同时还有一个合法性,就是刚才说的,有些事情是不能让老百姓知道。例如,过去犯下的,六四的事情、三年大饥荒的事情,和现在执政侵犯老百姓利益的东西等等。总之,它要靠某种信息封锁、消息审查来维持统治。这两个合法性之间是有冲突的。北京现在在谷歌事件中处于一个非常两难的境地。它既希望有一个有利经济发展的通讯信息工具,同时,它又不希望在政治上、在信息交流上影响到它愚民政策的贯彻执行。所以,这两者之间产生了某种冲突。所以,它一直在犹豫,一直在比较低调的报道。现在也是,关于谷歌退出中国,它希望(中国)国内媒体全部不能报道,特别是不能公开、高调的报道,也是这个道理。我想,这个事情,因为现在中国政府说的最主要的是,谷歌在中国做生意就要遵守中国的法律。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大家最清楚、最具体的问题是,谷歌究竟没有遵守中国的哪一条法律?哪一条?哪一款?哪一个法律?中国现在光是空口地说,要遵守中国的法律。而谷歌遵守的正是中国宪法中间的言论自由。这是最高的法律。所以说,这是要害。我个人认为,现在谷歌,它应该做的事情是,按照中国政府的中国宪法做事、运作,然后,打官司,到WTO世界贸易组织打官司,这是最好的、最公开的一个处理办法。

记者:好!感谢陈教授接受采访!
陈奎德:好,谢谢!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