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何清涟:谷歌事件突显外国IT业在中国的两大困境

发表时间:

广告

就在美国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因网络监控与中国发生争端、前景未明之际,美国国务卿希拉里 克林顿星期四就网络自由议题发表演说,因而引发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就此本台专访了旅美学者何清涟女士。

何清涟认为希拉里.克林顿的讲话是 美国政府对谷歌事件的一个直接反映,这个事件由来已久,在华外国高科技公司与中国政府进行不光彩的合作、控制新闻自由、迫害中国人权人士的情况一直受到美 国舆论的批评,但美国政府真正关注并介入网络自由是始于2006年,这年一月份美国国会传召四大网络巨头,就其与中国政府的技术合作、帮助过滤信息、控制 网络作出说明。

何清涟认为希拉里的这次讲话是美国政府对驻华公司、以及中国人权状况、新闻自由状态关注的一种延续。但谷歌在中国的问题不是 其一个公司的问题,而是反映出美国IT行业在中国面临的两大困境:一是被迫顺应中国制度环境,包括向中国官员大量行贿等。二是必须放弃在本土的必须坚守的 政治原则和道德律条,顺从中国政府各种有悖于人权原则的要求。谷歌目前与中国政府的矛盾主要涉及第二条。

谷歌公司宣扬的信条之一是“不作 恶”,但它帮助中国政府过滤网络信息,就是违背了这一信条。
谷歌参与中国的网络控制与思科等其他美国高科技公司相比并不突出,但由于它提供 的信息搜索服务性质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外国IT行业里处于风口浪尖的公司。

对于谷歌最近提出可能退出中国市场这样一种具有抗争意味的行动, 何清涟认为,谷歌的麻烦始于踏上中国本土拓展业务之初。2002年首度遭受被关闭的经历之后,谷歌做出了与大多数驻华外国公司一样的选择,放弃自己的信 条,与中国合作,参与中国的网络监控。而谷歌最大的问题是不清楚的自己的底线。中国政府是多变的,不断根据国内形势调整这条底线,从而造成谷歌遭遇困难。

就 希拉里周四的演讲对中国网控现状以及谷歌事件今后走向的影响,何清涟认为,希拉里所做的只是一个表态,对中国无法形成特别大的压力。但如果能实现在美国国 会立法,就可能会同美国的海外企业腐败法一样,起到一定的作用。
何清涟希望希拉里的讲话能够落实到实处,首先是约束美国公司不要同“魔鬼” 做生意。她认为企业的问题单单依靠企业的自身律条不行,要形成社会压力。她说美国自2001年以来,很多个人和人权团体不断努力,向政府及国会呼吁,发出 自己的声音,这些努力造就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