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分析

今年G7峰会将聚焦中俄并激发国际外交大互动

发表时间:

七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19至21日在日本广岛举行,乌克兰战争将是核心话题,但与中国相关议题无疑是本次峰会的另一个焦点,包括反对北京“经济胁迫”,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以及阻止中国可能对台湾的入侵。围绕G7峰会的前前后后也发生国际外交的大规模互动。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主持2023年G7峰会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主持2023年G7峰会 REUTERS - ISSEI KATO
广告

G7国家包括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意大利,这些国家的现任领导人计划在下周陆续飞抵日本参与峰会。在当前的全球局势中,核威胁越来越紧迫:俄乌战争中,俄罗斯隐晦地威胁要在乌克兰使用战术核武器;朝鲜则加强弹道导弹试验;伊朗推进其核武器计划。因此,在广岛召开G7峰会的重要意义会引起国际舆论的深刻共鸣。

在此前举行G7外长会议上的联合声明中,G7外长敦促北京“避免威胁、胁迫、恐吓或使用武力”。G7国家不希望北京入侵台湾,同时也希望避免与北京的战争。为了防止被中国分化瓦解,G7试图用一个声音说话,就一个强有力的阻吓战略达成一致,如果北京误以为可以分化西方就会对台湾实施武统。就像普京错误认为西方太弱,无法阻止入侵乌克兰一样。

4月中,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再次就美日共同安保工作交换意见。日本外务省称,G7各国外长都重申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并认为此举方有助于国际社会的安全繁荣。

路透社引述一位参与会前讨论的美国官员还透露:G7领袖峰会将发表一份关于中国在全球各地使用经济胁迫economic coercion)的声明。此声明可能是共同公报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项有关G7国家将如何合作抵御来自任何国家经济胁迫的计划提案。

这位官员还透露,七国领导人峰会主声明将涵盖一个专门针对中国的部份,列出一份来自中国的经济胁迫与其他行径的具体关注清单。

岸田文雄将东京带回国际舞台

据《金融时报》报导,他们掌握到峰会草拟的相关文件称,此次峰会东道主日本和美国都想将经济安全作为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而美国财长耶伦也表示,华府正在完成一个针对中国的新的对外投资审查机制,新的美国投资限制将范围缩窄,并且针对明确影响国家安全的技术,并将与其他G7成员国据此进行非正式讨论。

举办这次G7峰会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登上了即将出版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该报导分析岸田如何将东京带回国际舞台,成为解决世界各地冲突的决策者。并认为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拜登政府对中国日益强硬的立场,东京正在全球获得重要性,因为华盛顿寻求盟友来遏制北京的崛起……其中日本处于核心地位。

美国总统拜登将开启印太之行

美国总统拜登即将开启一个长达8天的印太之行。从5月19日起,拜登将带着一个雄心勃勃的议程,先后在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澳大利亚三国停留。美联社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中国在南中国海和台湾海峡的挑衅,预计将成为拜登此行讨论的重点。

5月22日拜登将对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短暂但具历史意义的访问,拜登将成为第一位到访的在任美国总统。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曾于2018年访问过该国。

拜登的第三站是前往澳大利亚参加5月24日举行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Quad的成员国包括美国、澳州、印度和日本。近年来,“四方安全对话”频繁召开,讨论中国所带来的地区威胁。

拜登与莫迪将多次接触

美国总统拜登将在未来几周内与印度总理莫迪有进行多次接触的机会。莫迪是受邀参加G7领导人峰会的八个非G7国家领导人之一, 莫迪还要与拜登一起访问布亚新几内亚。访问巴新后,拜登、莫迪和岸田还都将前往澳大利亚,参加Quad会议。由于近年来中印军方多次发生边境流血冲突事件,也促使印度更加频繁地与美国互动。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

串连近30个国家议员的“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 (IPAC)15日发布声明,呼吁G7会后公报不应迴避提到有必要采取协调行动,吓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施加军事及其他胁迫行为。各国必须对北京发出明确讯号:对台湾升高侵略性的行径将让中方付出高昂代价。

中央社报道:该声明就“台湾安全”、“反胁迫机制”、“供应链韧性和劳动标准”、“能源韧性”、“跨国压迫”、“网路安全、窃盗和不实资讯”、“中国对普京发动的乌克兰战争的支持”等议题,向G7各国领导人提出呼吁。声明获得了英国、乌克兰、立陶宛、澳洲、日本、荷兰、德国、捷克、加拿大等约20个国家的议员连署支持。

在“台湾安全”部分,IPAC声明重申将致力促进台湾海峡、南海与东海情势的安全稳定,反对任何对台海现状的单一方面改变,并呼吁中国避免採取任何危及区域和平稳定的行动。

IPAC呼吁G7成员国再次公开就台海现状遭片面改变的可能性表达强烈反对。G7各国应强调台湾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并拟定措施确保各国可与台湾持续不受阻碍地进行贸易和其他往来。此外,G7应提出南海情势不稳定将重创全球经济,任何企图为全球供应链“去风险化”(de-risk)的举措都应将南海因素纳入考量。

在俄乌战争方面,IPAC声明提到,北京与莫斯科的伙伴关係恐进一步侵蚀全球安全。中国持续抵抗各国要求俄罗斯自乌克兰领土撤军的呼声,这让人对北京是否致力于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感到怀疑。尽管如此,“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 声明认同中国可对俄罗斯发挥重大影响力,并肯定各国呼吁北京善用这个影响力,以维护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IPAC声明指出,G7各国应就增加对中国的外交施压取得共识,并联合监督中国,追踪中国的实体和个人可能向俄方提供、用于对乌侵略战争的“任何支援”,必要时对中施加制裁。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