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宗教改革的集大成者加尔文第九节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一: 天主教与新教的区别

发表时间:

「提要」有许多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新教,特别是加尔文宗,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从社会统计学的角度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手工作坊的老板、工匠、商人、银行家、企业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他们的信仰中有一种伦理规范,在这种规范指导下,他们培植出近代资本主义精神。

加尔文Jean Calvin (1509-1564),宗教改革的集大成者。
加尔文Jean Calvin (1509-1564),宗教改革的集大成者。 © DR
广告

问:加尔文宗的影响力似乎不仅仅在于教义的改革,更在于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变化。

答:你看得很准。这是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一个大问题。为研究这个问题,德国社会学巨人马克斯·韦伯,投入大量心血。他的重要成果是一部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这部著作中,他要回答一个“历史性的问题:为什么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都特别地赞成教会中的革命”。他认为,新教徒中有一种特殊的商业意识和狂热的宗教虔诚的结合。他指出,“特别是加尔文宗,无论它在什么地方出现,总是体现着这种结合”。但是听友们应该知道一点,基督徒宗教虔诚所构成的一些道德规范,并不始自新教徒。在基督教发展的早期,甚至在他们饱受罗马帝国皇帝迫害的时候,这些道德规范就已然形成。英国大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他的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指出,“基督徒严肃的独居生活,使他们憎恶当时人的骄奢,而习惯于奉行廉政、淡泊、简朴以及一切平凡的家庭美德。由于大部分教徒都从事某种行业或职业,他们便有责任以最大的诚实和最公平的交易方式,消除世俗的人对他们的外表的圣洁极易产生的怀疑”。这种摒弃俗世享乐的信条,在沙漠教父那里表现得很极端,这些教父生活在荒无人烟的沙漠,山洞之中,仅以最简单的食物为生,每日以苦修和冥想来追求神秘体验的最高境界。

问:这些沙漠教父中最出名的就是圣安东尼吧?

答:对,圣安东尼的生平是许多大作家创作的灵感来源。福楼拜就写过一部书,叫做《圣安东尼的诱惑》,他要探讨人怎样抗拒一切尘世的诱惑。最早作圣安东尼传的是亚历山大城主教阿塔纳修,他记述道,“每当有吃饭、睡觉,以及其他的生理需要时,圣安东尼就想到灵魂的精神性功能,并因此而羞愧不已。所以经常在快要与其他隐士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想起灵性的食粮。马上求得大家的谅解而走开了,认为让人看见他吃饭也是一件羞愧的事儿”。以这样极端的苦修生活,是不可能从事任何社会商业活动的。而到了天主教会一统基督世界时,一些教皇、主教、教士的行为,又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放纵无度、腐化堕落。所以才有出卖赎罪券这种行为。新教则排斥两个极端,即要求虔敬的生活,又不摒弃人间的职业活动。因为在新教,特别是加尔文宗,把尘世间的活动叫做召唤calling, 一种职责召唤。他们认为,这是神的召唤。所以,加尔文宗教导人们要把尘世生活看作神的恩赐。加尔文在他的《基督教要义》中,提醒信众,要警惕,“双重的危险,对今世的态度过于严厉或放荡”。他说,“《圣经》也适时教导我们,如何正确使用今世的福分,因我们若要在世上生活,就必须使用那些能帮助我们生活的事物。而且我们也不能避免使用那些不仅满足我们基本的需要,也带给我们快乐的事物”。这样的改变,无疑为信徒在尘世从事各种活动,赚取财富并享受财富,提供了可能。

问:这可和加尔文在日内瓦城推行的政策不同。

答:表面上看,似乎有些矛盾。其实加尔文只是要人知道,尘世的美好生活只是神的恩赐,因此享受尘世生活,必须节制、简朴和感恩。不过他明确讲,“我们的原则是,若我们按照神创造世界的目的,使用它的恩赐,这并没有错,因此认真考虑神创世之目的的人,将会正确使用这些恩赐”。那么怎样才算正确使用了神的恩赐呢?加尔文作了一个重要的解说,他区分了维持基本生存和享受这两个层次。他说,“我们若思考神为何创造饮食,就会发现这不但是为了人的需要,也是为了人的享受和使人快乐。除了人的需要以外,神给我们衣裳的目的,也是为了美丽和体面。草、树和水果,除了本身实际的用处以外,也有它们美丽的外观和味道”。依这个解说,沙漠教父弃绝人世的苦修,并不能算正确使用了神的赐予。加尔文甚至很严厉地批评了禁欲主义的苦修,他说,“我们当远离这不人道的哲学,即约束人只按照自己基本的需要使用事物,却因此禁止人享受神的慈爱,也剥夺人一切的情感,使人宛如木头”。听友们可能觉得有点奇怪,加尔文宗给人的印象是最刻板、朴素的,在英国,它干脆就称自己为清教徒。

问:加尔文区分物质生活的必须与享受,这对从事商业、工业活动的新教徒,有什么影响?

答: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部书中,对天主教与新教的特色有个很一般化的对比、概括。他认为,根据一般人的印象,“天主教更注重来世,其最高理想更具禁欲苦行色彩,这无疑会将其信徒培养的对现实的利益无动于衷,在新教一方,这种解释被作为抨击天主教生活方式中禁欲理想的根据。天主教则非难说,正是因为新教把全部理想世俗化,才搞得人人唯利是图”。不过我要马上提醒听友们,天主教的苦修传统是真实的,但罗马教廷的腐化、堕落也是真实的。韦伯的概括,是就各自的教义和教规而论,并不能说明一个教派内部的复杂情况。他还引一位作家的话说,“天主教更为恬静,更少攫取欲,天主教徒宁愿一辈子收入不高,但尽可能安稳地生活,也不愿过有机会名利双收,但却提心吊胆、担当风险的生活。俗话说,‘吃好睡好,两者择一’,用在这里,就是新教徒宁愿吃得舒服,天主教徒则乐意睡得安稳”。不过,韦伯也特别指出,在欧洲各地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表现,并不完全一样。现实的情况,倒是“在苦修来世,禁欲主义,宗教虔诚为一方,以身体力行,资本主义的获取为另一方的所谓冲突中,最终将表明,双方实际上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不过,就像我们在前面说过的,加尔文派确实是把“一种异乎寻常的资本主义商业意识,和一种渗透着支配整个生活的极其狂热的宗教虔诚,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让韦伯着迷的是孟德斯鸠的一句话,“英国人在世上所有民族中,取得了三项最长足的进展,即虔诚、贸易和自由”。这三者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它又如何促进西方世界的转型,下次我们来看看韦伯是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