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柏林飞鸿

2023年即将过去 德中关系度过了一个什么样的年头?

发表时间:

2023年是德中关系不太平顺的一年。由于俄乌战争和中国始终维护中俄友谊、中国对台威胁和中美紧张关系、中国人权问题和广泛的数字监控等,德国执政党之一绿党对中国多次提出批评。但在对中国较为友好的社民党籍总理朔尔茨的领导下,双方的摩擦没有带来大裂痕。

German Foreign Minister Annalena Baerbock takes part in a press conference with her Chinese counterpart Qin Gang after bilateral talks at the Federal Foreign Office in Berlin, Germany May 9, 2023.
German Foreign Minister Annalena Baerbock takes part in a press conference with her Chinese counterpart Qin Gang after bilateral talks at the Federal Foreign Office in Berlin, Germany May 9, 2023. via REUTERS - POOL
广告

3月21日,德国自民党籍教育和研究部长斯塔克瓦青格对台湾进行了为期2天的访问,以加强与台湾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的合作。这是25年以来德国政府成员首次访台,被视为是对中国的台湾政策的强烈批评。中国对瓦青格访台表示了抗议。德中关系有所紧张。

4月中旬,德国绿党籍外长贝尔伯克对中国进行了为期2天的访问。贝尔伯克要求中国利用其影响力终止俄乌战争,并警告中国不要武力改变台湾现状等。由于贝尔伯克对中方语言强硬,对中国人权多次提出批评,德国多份媒体称她是去和中国交锋,向中国亮红线。但中国我行我素,《柏林日报》甚至发现,贝尔伯克的到访没有引起中国的最大兴趣。中国给她的级别待遇“相当低”。贝尔伯克访华后,对中国的语调更为强硬。德中关系进入紧张状态。

5月初,中国时任外长秦刚访问柏林,为德中政府磋商会议铺路。贝尔伯克虽然表面上笑脸相迎,但媒体认为,双方关系紧张,走不到一起。6月6日,德国社民党领袖克林贝尔访问北京,继续为政府磋商会议铺路。北京高规格接待了克林贝尔。

6月20日,德中政府在柏林举行了政府磋商会议。两国希望继续扩大双边关系。朔尔茨表示:“我们没有在经济上和中国脱钩的兴趣。”朔尔茨还对中国不向俄国供应武器表示了肯定。朔尔茨在此再次为德中关系定了调, 并缓和了双边紧张局势。这次会议也给德国新任总理李强带来了首次访问德国的机会。德国媒体显示的是李强和朔尔茨两人十分融洽说笑的镜头。

7月份,德国政府推出了争论已久的中国战略,不要求和中国脱钩,只要求减少对华依赖。但中国政府始终重视德国,愿意和德国扩大合作。

9月份,贝尔伯克访问华盛顿,接受美国电视台采访时,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独裁者”,引发外交风波。中方表示了抗议。但贝尔伯克没有撤回自己的说法。

在经济上,德国绿党籍经济部长哈贝克做出了多个阻挡中国影响力的动作。但德国经济持续走低,让人怀疑他是否有当经济部长的能力。哈贝克扶持德国采矿业,以减少德国对中国稀土等原材料的依赖。德国经济部越来越多地通过审批程序,拒绝来自中国的投资。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哈贝克立即表示欢迎,尽管德国自己也补贴其电动汽车。到年底,哈贝克又出招,欲通过奖金扶持德国太阳能产业,以抗衡中国的廉价竞争。尽管哈贝克多次呼吁德国企业减少对华依赖,但大众汽车和化工巨头巴斯夫继续大力投资中国。中国华为是否将排除在德国5G建设之外,仍然还是个悬念。

2023年的德中关系虽然多次出现摩擦,但中国继续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由于德国经济走势不佳,德国财政预算紧张,哈贝克的活动余地已在缩减。但德国政府来年显然将继续削减对华依赖。

中国的人权问题继续受到德国绿党的批评。社民党则始终比较温和,较少公开批评这一点。在台湾问题上,德国不希望看到中台紧张局势继续恶化,因为德国的芯片很多来自台湾。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计划大力补贴台积电来德建厂。

台海局势是德国人担心的大问题。在乌克兰战争和以哈战争难以结束的背景下,人们不希望看到中国武力攻打台湾,地球上出现新的战火。尽管美国总统拜登曾向朔尔茨施压,要求德国紧跟美国,制裁中国,但德国并没有这样做。如果中国能进一步缓和台海局势,并加快本国经济的复苏,在朔尔茨的领导下,2024年的德中关系有望继续温和和平稳。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 04:36
  • 04:27
  • 04:16
  • 04:23
  • 04:37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