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科技与传媒

孩童大脑不会忘记母语

发表时间:

那些从小离开母语,在其他语言环境长大的儿童,虽然长大后不会说母语,但是一旦听到母语,他们大脑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回应。科学家们近期证明婴儿出生后,母语的烙印在大脑神经中长期存在。

科技与传媒
科技与传媒
广告

试验对象是从小被加拿大家庭领养的中国儿童。几位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结果本周一(11月7日),在美国最新出版的“国家科学院论文集”上发表,研究已经丢失的第一语言还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拉拉 皮尔斯(Lara Pierce)是该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也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心理学医生,她说,研究结果令人激动,因为我们取得了证据,表明人生的最初语言认知体验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测验针对从小被加拿大家庭领养的中国儿童展开,他们都是女孩,有48名,从9岁到17岁不等。他们被分成三个试验小组,第一组,是在魁北克当地出生长大的女孩,只讲法语。第二组,孩子们在中国出生,三岁后被加拿大魁北克家庭领养,她们在只讲法语环境中长大。第三组,她们在被收养前讲中文,随后在法语环境中长大,同时继续学习中文,她们法语和中文都非常流利。研究人员让她们躺在扫描仪器中,随后放两段录音,同时记录下对她们大脑扫描图像。

皮尔斯介绍说,他们给受实验者播放两段有三个词组的句子,其中一段是真正的普通话,另一段虽然与第一段音调相同, 但却只是哼出没有意义的词组。然后让参加试验者回答。同时用扫描仪器记录下受试者的大脑活动情况。

第二组参与实验的孩子,她们三岁前在中国语言环境中生活,之后虽然只在法语环境家庭中长大,已经离开母语环境十几年,都不记得任何中国话了,但是扫描图像显示,她们在听到普通话时,都不自觉地意识到这是中国话,大脑语言区域开始兴奋,与讲中文的孩子大脑兴奋区基本相同。

另外一位统一课题的研究员表示,对第二组女孩进行中文测验,她们实际不知道中文的意思,但是,在听到中文时候,她们大脑的反应与在华人家庭长大的双语儿童没有区别,而且与那些一直讲中文的人类似。

试验显示,女童们大脑仍然能够感应中文的事实给我们的信息是,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不使用也会多年保存在大脑的潜意识中。在很多年后,仍会对大脑的活动产生影响。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研究成果。至于这种语言潜意识记忆是否会对重新学习母语产生积极效果,现在还不知道。研究人员相信,孩童在出生到一岁前,大脑可塑性强,周围环境对幼儿大脑发育影响非常大,生命的这个时期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随着大脑发育的完善,对周围环境影响反应减少。双眼活动对大脑初期的信息接受也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认为,孩子在出生后,有学习世界上任何语言的潜力,但是,主要在一种语言环境中成长,让幼童大脑熟悉母语,而忽视其他语言。

另外,讲不同的语言时对大脑影响的活动区域也不同,科学家们发现,讲双语的人,他们是使用大脑中的不同功能区。每次使用一个语言讲话,都是对大脑相应功能区的训练,会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总之,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是虽然儿童不使用母语,但是大脑可以长期储存母语信息。但是研究人员还不知道大脑是如何长期储存这个语言信息。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