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书香世界

《匱乏:中国到底还缺什么?》

发表时间:

正当全世界绝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上,两位美国学者马暘(Damien Ma)和叶文斌(William Adams)却出书,剖析了中国的「匱乏性」  从水、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资源,到住宅、就医、教育等社会福利,再到意识形态、价值观等精神和制度等各层面。作者尖锐指出,中国政府与人民间的“大交易”逐渐瓦解,长久以来倚赖的社会稳定也渐渐失效。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这些「匱乏」将成为中国政府「待做的功课」,更是习近平和李克强政府的当务之急。

广告

作为鲍尔森研究所的研究员,作者之一马暘(Damien Ma)曾任政治风险研究的顾问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的首席中国分析家。他擅长分析中国政策与市场间的交集,尤其关注能源、商品及产业政策、美中关系以及社会和网路政策的问题。另一位作者叶文斌(William Adams)主要研究全球经济议题,并预测中国、其他新兴市场及欧元区的经济前景。

本书的全称是《匱乏:中国到底还缺什么?》(In Line Behind a Billion People:How scarcity will define China’s ascent in the next decade) 下个十年,中国的匱乏会是一股颠覆性的力量,而中国和全世界该如何面对?本书利用生动叙事结合务实分析,提出经济、社会、政治三大匱乏,纵贯中国,完整呈现今日中国社会的复杂真相,更揭示「中国梦」的挑战!

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 经济性缺乏指出:中国的土地如此之多却又如此地少;第二部分 社会性缺乏,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福利,那根本不是社会主义
;以及第三部分政治性缺乏。

作者在书中指出:无论经济的成长是持续还是被打断,都不可能改变中国在三十年间的超快发展后所形成的社会政治核心。如果说中国实际的GDP增长一旦低於百分之八,就将濒临经济和政治的崩溃,那么到现在為止它已经崩溃好几次了。事实上,中国经济应对商业週期的弹性比人们以为的还要大上许多。

然而,即便如此,作者语预言,在接下来的十年中,经济政治上的崛起将对中国产生抑制作用,其程度不亚于它对中国的助力。届时,对中国是否能保持经济成长能力的担忧将退居于次要地位。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直以来架构中国命运的重要因素:匱乏性。

作者在书中预言,在今后的数十年中,至关重要且相互交织的「匱乏性」挑战将不断涌现和加剧,这些挑战将耗去中国的心力。匱乏性是个灵敏的透镜,透过它,我们能够以最清晰的角度看到中国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所面临的限制,而这些限制与中国的崛起如影随形。比如,自然资源和源源不绝的劳动力供应作为关键的经济投入,曾支撑了中国显著的经济成长,但如今正日益收紧。资源的匱乏将逼迫中国对其发展模式做出艰难的调整,无论中国对此是否有所准备。同样地,食品的供应也面临著新的限制条件,因為蓬勃发展的中国消费力為国内的生产施加了一种新的压力。但正如之前的数十年所显示的,中国所发生的事情很少只局限在本国的范围内。这些匱乏性的挑战将会对全球供应、全球价格和全球政治產生深远的影响。

政治上,作者分析,迄今为止,中国的公众一直都在配合政府提供的「大交易」:以对政治不闻不问的态度,来换取繁荣。但作者提出疑问:当社会平等和良治超越物质福利而成為中国公众的首要考量时,他们还会继续配合著政府吗?

作者指出: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依然认為,国家应当在经济层面中发挥强有力的效用,且毫无疑问地要强於美国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但他们不再认可国家过去所扮演的那个过於庞大的角色。中国民眾以种种途径表达看法,要求政府退出经济和社会领域,从而為个人自由、社会革新和创业活力的迸发提供更多的空间 进而替中国一直渴望的现代性埋下契机。

透过本书的分析,作者为我们了解中国现实及其未来的潜在可能,提供了一面重要的镜子。该书对中国所遭遇的深刻挑战做了真实而冷静的描述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政治领导人勇敢采取正确改革,就能开通中国庞大的潜力开关,那这样人们会坚定地把希望寄託在这样的政治领导人身上。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