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人看中国人新兴的度假休闲文化

发表时间:

法国各全国性报纸周六特别关注的主要话题有:伊朗新总统宣誓就职后可能带来的变化、两派激烈对峙的埃及局势、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被判刑对意大利政局稳定威胁、俄罗斯给予美国中情局前技术员斯诺登庇护对俄美关系带来的压力、法国各界围绕转基因食品种植以及页岩气开发许可的争议等等。法国《世界报》驻京记者也发表文章,以中国蜂拥的人潮为题,关注中国新兴的度假文化。

广告

度假休闲的城乡差别

盛夏时节正是法国人的度假高峰。《世界报》记者借此机会关注世界各地的暑期休闲方式。今天关注的话题是中国人近年来才逐渐形成的度假风尚以及休假方式。该报北京特约记者的文章首先回顾了从五一、十一黄金周到如今的清明、端午、中秋休假的中国特色年假制度的演变,然后引述中法两名社会学者的研究指出,这些假期虽然伴随着蜂拥的人潮,但其实只有一部分中产阶级得以享受这种工作节奏以及休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他们是公务员,是教师,是大型中国和外国企业的职员。在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或者刚刚离开农村的民工之间仍然有一道鸿沟。对于相当于全国人口近50%的农村人口来说,他们的假期就只是每年春节时的返乡旅途。

带薪休假:难以兑现的权利

《世界报》文章指出,这种分散在全年的假日通常伴随着一周连续7天的忙碌,形成一种中国特色的假期。附属于北京艺术研究院的中国休闲研究中心负责人马惠娣指出,人们其实继续在一种极度的商业气氛中同时休假。马惠娣呼吁中国建立名副其实的带薪休假制度,但目前持这种观点的人还很少,劳动力过剩使得中国人的社会保障低下。年假制度2008年才写入劳动法,但执行情况则因地而异。根据中国青年报2012年刊登的一份调查,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工作不允许他们享受带薪年假。78%的人认为由于雇员与雇主处境不同,很难伸张带薪休假的权利。

那些有幸享受假期的人又如何度假呢?《世界报》文章写道,中国人也借鉴了其他地区人们偏爱的休假方式,但对冬季体育活动的兴趣多于对海滩的兴趣,对住帐篷的露营方式则完全不屑一顾,那些买得起汽车的人想不出在一顶帐篷中过夜有什么意思,更何况中国目前也没有相应的露营设施。总体来讲,休假方式因年龄而异,年轻人时髦者自由旅行,尝试冒险体育活动,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骑自行车去旅行,但大部分中国人还是选择规定好的旅游线路,在极短的时间内参观尽可能多的旅游景点。

高价与造假

至于旅游景点,有参观延安毛泽东故居的红色旅游,也有涌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的景点,而这些景点往往开发过度,每年吸引着数千万游客。《世界报》文章指出,政府的复兴中国文明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种文化旅游,很多或真或假的历史景点全力开发仿古重建和附属游乐活动,门票经常高得惊人。刚刚开始体验休闲生活的中国游客成为这种规则随意的旅游工业的猎物。这种旅游工业丑闻不断,最近,河北一家博物馆就被揭发文物造假。

出国旅游中的节俭与挥霍

中国人也开始出国旅游,2012年,这些中国游客人数达到8300万,而在2000年时,他们还不足1千万。很多中国游客的出国旅游还处于以发现新奇为主的初级阶段,也就是说以看和在尽可能多的名胜古迹前留影为主。来欧洲的游客的行程安排几乎千篇一律,那就是通常住宿远在郊区的便宜旅馆,乘旅游车(有时候是夜间行驶)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几乎总是在中餐馆吃饭。他们总是尽可能在旅行、住宿和饮食方面少花钱,为的是沿途疯狂购买名牌产品。

出国旅游促国民素质反思

《世界报》文章写道,中国人出国旅游浪潮的冲击也产生反作用力回馈中国。一些吸引媒体注意的事件暴露出中国游客缺乏礼貌文明、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或在名胜古迹刻字留名等恶习。少年游客丁某在埃及旅游期间刻字风波让中国人反思。政府推出新措施,推动国民境外旅游时检点行为。《世界报》文章乐观地写道,再多些自我规范,中国游客就和其他游客一样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