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传真

中国地产业错把香港教训当经验

发表时间:

香港大学及清华大学教授许成钢最近在《中国改革》杂志上撰文表示,导致中国房价高企的土地财政与限制土地供给的一整套政策是从九十年代以来从香港学来的。而香港的土地财政与限制土地供给的一整套政策是殖民时期的政策,是所有民主体制下的市场经济不可能通过、不可能接受的政策。许成钢严厉指出,香港是世界上所有发达经济体中,政府控制土地供给导致房价普遍高涨,严重伤害民衆福利及经济发展的最坏例子。

RFI/Chine
广告

很多人以爲由于缺地,香港的人口密度又高,当然寸土寸金。实际情况是,香港政府规定香港八成土地不允许使用。那些土地或是荒山,或是郊野公园。表面上看,这像是保护环境的典范。但是七成以上的香港百姓极其拥挤和拮据的生活,看看每月付一千多元房租生活在笼屋里的老人,怎能相信这是世界上最富裕的经济体之一?香港人均GDP比韩国和台湾高出百分之六七十,但是这里大多数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显然低于韩国和台湾。所有这些都是因爲香港的高地价,而高地价主要缘于限制土地供给。最简单的城市人口密度统计数位就可以揭示这个秘密。如果按照城市全部土地的面积和人口来相比的话,让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吃惊的是,香港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近6397人,低于北京、上海,低于纽约、新加坡、东京,低于首尔好几倍。

但是,香港实际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不允许使用,香港的实际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三万二千人这是世界第一,是破坏性的拥挤。因爲这个人造的拥挤不堪的基本生活、工作、学习环境,对于孩子成长、企业家的成长、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生长都是破坏性的。

至今,香港政府限制土地供给的政策是延续英殖民时期的政策。土地私有制是英美市场经济发展、産业革命发生的基本前提。而港英殖民者及社会精英需要郊野公园和猎场,又无需顾及殖民地香港多数百姓的生活空间。这当然有别于英美国内的民主政治制度,这是港英当局限制土地「出让」的政治基础。港英当局更以卖地作爲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手段。回归后,特区政府基本延续了港英当局的所有主要政策及制度,包括土地制度及土地政策。

此外,在回归前夕《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专门规定从1985年起香港政府每年向市场供应的土地数位不可以超过五十公顷,这就决定了香港的土地一定高价。虽然香港人均GDP早就高于英国,但是相当大量中产阶级生活的环境同伦敦贫穷百姓相似。中国急需注意这个问题,停止抄袭香港殖民时期制定的政策,认真反省思几年来抄袭香港土地财政和限供土地政策带来的严重经济社会问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